月之B面:想象的界域与科技的能指
月之B面:想象的界域与科技的能指
《哆啦A梦》的剧场版有一个大概相近的模式,即大雄发现/创造新大陆——帮助原住民抵抗侵略,这个模式不像连载版那样轻松日常,它设置了破坏地球危害全人类的邪恶反派,充满反乌托邦的奇观想象,其中大雄经常不幸与哆啦A梦分离,独自面对险恶异界的奇幻冒险,时常给我惊悚可怕的紧张观感。前天去看了最新的《大雄的月球探险记》,惊艳绝伦,包含了无限的想象能指和现实哲思,是我认为今年最好看的电影。
最开始大雄提出月球上有兔子,遭到大家嘲笑,但是哆啦A梦用“异说俱乐部”这个道具帮助大雄在月球上建立兔子王国。“异说”,Heterodoxy,违反公认的意见,一个非常重要的哲学命题——人类历史就是在无数次质疑主流、提出异说、推广异说、建立主流中循环往复得以前进发展的。如果人类不再拥有关于异说的想象,而始终臣服于已有的公认标准,那将会逐渐丧失一切进步的趋势和美好的可能。 哆啦A梦在大雄提出异说被质疑嘲笑时,给予他证明异说的能力和勇气,让他能保持作为一个正在认识世界的儿童应有的想象力与尝试的胆量。哆啦A梦是一个保姆型机器人,22世纪科学技术的产物,作为一个影像符号,他的内涵即是在现代世界中人类可以将自己的想象通过科技付诸实际,异说的证明有了详实有理的现世途径,是科技将人类想象的界域无限扩大,也是科技让人类将看似不可能的异说建立为主流事实。
与此同时,《大雄的月球探险记》也表达了另一个颇具探索意味的哲学话题——“月之B面”。贝恩德曾说:“每个世代对于月球是什么、月球的意义以及象征,各有他们的集体感知”,放在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不同时间都有不同的延伸意义。而月亮的背面/阴暗面绝对不是一个单纯的科学概念,例如耳熟能详的“满月化狼”传说,人类学解释为人在黑暗环境中,更容易被激发出原始兽性的内心潜能,“月之B面”意味着“人类精神和心智中的阴影”,马克吐温曾说:“每个人都是月亮,都有不曾展露的暗面”。
《大雄的月球探险记》要传达的“月之B面”并不局限于个人心理或精神的阴影隐喻,而是关于现代科技和人工智能对人类自我的核爆式反噬。影片中有一个讽刺情感强烈、意义指涉直截的现实隐喻:辉夜星人掌握高等科技能力,他们冒进探索星外疆域,却被自己发明的侵略武器迪阿布罗(智能机器)破坏并统治,而辉夜星人创制的人造人埃斯帕尔人则具有强大的动力能源,故迪阿布罗千方百计追捕埃斯帕尔人以求获得能量。 迪阿布罗的影像形象是一个巨大的古代日本武士盔甲头,他代表着侵略战争和暴力殖民的日本军国主义,映射到现实中有两层含义:一是人类开发电能、核能等新型动力,为人类生活和社会建设提供方便和可能,然而也带来环境污染、军备竞赛等等负面效用,特别是人工智能的开发,如智能手机已经完全攻陷了现代人类生活,人们是否能够作为技术工具的主人而不反被其支配控制?人类是否能够不被科学技术异化为能源的驾驶员?二是我们现代人类经历了蒸汽和电力的科技革命,也遭遇了随之而来的两次世界大战,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二十一世纪的革命话语是互联网技术,此时迪阿布罗象征的是同样深刻侵略精神和暴力意识的“科技军国主义”,即企图用科技力量、互联网力量使自己代表的主权国家站上统治者的地位,最近发生的重每毛衣站,我们不就是正在见证科技世界大战的进行吗? 这些都是现代科学技术的“B面”。 《哆啦A梦》一直是一部立场鲜明的反战主义动漫,哆啦A梦识破迪阿布罗不是血肉之躯而是人造机器之后,怒斥“同为机器人真是感到羞耻”,事实的确如此,我们一直向往追索的是“哆啦A梦”式——亲近人类、造福人类、能够与人类友好相处的科技力量,而不是“迪阿布罗”式——反噬人类、危害人类、破坏人类原有生存环境的科技力量。现实却不是美好的梦想,就像月亮有隐秘的B面,人类也无法完全抵御科技的阴暗。
1969年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到今年正好五十年,曾经地心说、日心说、月假说……等科学异说都被科学技术和人类智慧证实承认,《大雄的月球探险记》也不只是一次简单的地外探险,“哆啦A梦”给予大雄和我们受众的是大方包容、勇敢尝试异说的想象力,以及关于科学技术在现代文明和政治形态中的结构主义解读。望向天边幽幽的明月,有袅娜妩媚的嫦娥、尼尔·阿姆斯特朗的左脚脚印、大雄兔子王国的野比兔、月球车玉兔二号……享受着人类长久历史意象集合的现代人类——我们、每个望月者,被摄人精神的月光注视着,和宇宙黑暗深处的生命幽灵静静相对凝视,也会揭开内心深处B面的帷幕,展现出或科技或文学、或理性或浪漫的原始狼人面貌。《哆啦A梦:大雄的月球探险记》就是一部让我们敞开怀抱、接纳异说、鼓励人们相信自己最真实想象的童真狂想曲。
下午没事写的,感觉还有很多地方可以加深,以及很多引用可以补充,但是我懒得找了,毕竟豆瓣也没有学术警察——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