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容些吧,中国网民

我独自一人看完了这部正处于喧嚣中的影片。我没有很强烈的失望,也没有被剧情所深深打动,我没有觉得剧本有多优秀,也没有出现屡屡笑场的情况。唯一一次笑出来,是我在评论中数次看到的“你毁了我做一个好人的机会”这句话出现的时候。
在看电影之前,我已经收到了无数多的评论和恶搞的信息,甚至看了一部由影片镜头剪切而成的“法治在线”。可是庆幸的是这些信息并没有影响到我,我还算冷静的看完了这部影片,并且得到了一些或褒或贬的结论。
总的说来,这部片子可与张艺谋的《英雄》、《十面埋伏》归于一类,根据他们巨大的投资、华丽的包装、简单粗陋的剧情,可把这一类片子叫做“初商业片”。政府早就宣称文化舞台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可是,谁都知道,中国大陆的类型片正开始他的第一步。《英雄》、《十面埋伏》、《无极》等等纵然集众多缺点于一身,纵然显得稚嫩粗鄙,可是,它们毕竟是中国大陆第一批大投入、大制作,汇集众多国际巨星,采用各种产业化的推广方式进行宣传和炒作的影片。这些努力的尝试,我们为什么不给予一些宽容和鼓励,而是极尽挖苦和羞辱的本事,穷尽词汇和创造力来对其进行攻击,《无极》故事简单,线索单一,并不难让我懂,我迷惑的是,向来以宽容、深厚、博大自称的中国文化和中国人,什么时候变成这样了呢?
故事讲述了公爵无欢、大将军光明、奴隶昆仑与女子倾城的爱情,并因此而产生的争斗、利用、欺骗、背叛,还有鬼狼这位外表阴冷丑陋的雪国人,他为了生存而选择了成为奴隶,但是最后终于明白了有时候尊严更大于生存,于是做出了给同是雪国人的昆明穿上鲜花盔甲,而让自己化为无形的选择。陈凯歌以一种简洁概念化的方式诠释了各个人物,以华丽而符号化的布景完成各个段落的叙述。他抛弃了《霸王别姬》里面的复杂和宏大,他以为这样简陋会取悦那些不大使用大脑的观众。可是他却忘记了他还将面对网络上那些自以为是、以挖苦别人取乐的中国网民。
《无极》的缺陷显而易见,故事的简陋、人物的单薄、“满神”这个人物出来宣告宿命的讨巧。可是,网上的辱骂已经远远超越了这些方面,他们挖苦陈凯歌的个人水平,挖苦里面演员的口语,挖苦剧情的任何一点可以当作笑料的地方。在科技方面,我们总是眼睁睁的看着外国人象雪国人一样跑过去,把我们远远的抛在脑后,而在羞辱和批判方面,中国人却总是显露出无比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他们抓住每一个细节对《无极》进行批判。《无极》作为中国大陆商业片的第一批产品,它只是孩子的一次涂鸦,即使你看完了世界上所有绘画大师的作品,难道你就有理由取笑它?《无极》是有缺陷,可是,我们才刚刚开始,即使你已经是个博览群书、看完天下好片的达人,难道你就应该对本土同胞的第一次行走表示出巨大的不屑?丑陋的鬼狼尚且知道保护自己的同族,你们就不知道对这颗正在成长的幼苗施与哪怕一点点养分?在以后的文化史上,这一个时期也许会成为中国电影文化的启蒙期,而你,那个抓住每一个细节进行取笑,对导演、演员及其他人员进行挖苦羞辱,躲在电脑屏幕后面享受快感的人,你难道愿意成为阻碍中国电影发展其中的一个吗?
陈凯歌是浮躁了些,他抛弃了他的厚重和安稳,终于不可免俗的投入到了商业,可是,那些指责他的人,在辱骂着陈凯歌媚俗却又故作高雅的时候,你难道不是也蝇营狗苟的生活着么?不也是在追逐名利的奔跑中生存着么?不也是被这个社会的商业大潮冲击得东倒西歪么?你有什么资本去要求别人无视世俗成为时代的卡夫卡?很多人批判《无极》的原因,还不是心疼那几个票钱,你既然要求陈凯歌继续做他的高雅人士,那么你为什么又舍不得投入这点钱,为中国的文化事业做出贡献呢?
其实文化发展和社会发展一样,都有它自己的规律和轨迹,中国正经历着社会的转型和经济的发展,文化发展必须以经济作为基础。我已经隐约感到八十年代出生的一辈人由于物质生活的保障和经济背景的提高,这一代人的思想及人生观已经出现了多姿多彩的局面。自由的思想和开放的思维都需要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中国经济刚刚从饥饿中走出来,中国文化事业刚刚从文革的阴影中挣脱出来。虽然有厚重的传统文化,可是在物质的匮乏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很多艺术形式正在探索中起步,文学、电影、音乐,这各个方面都显得稚嫩,很多时候只能通过模仿才能取得一点经验和成绩。很多导演都同陈凯歌一样在经历着内心的挣扎。而值得欣慰的是,虽然在挣扎,他们依然坚持着自己的信念,努力地为自己效忠的电影事业做着实事。对于这些显得稚嫩、浮躁、矛盾却依然做着实事的人,我们为什么不多些宽容?为什么不能鼓励他们,诚恳地多给一些建议和意见,同时让他们平静一些,更沉稳一些,方可获得更大的成就。
努力,陈凯歌。纵然《无极》是简陋的,是稚嫩的,可它是你的尝试,我依然相信你的实力。就像万众辱骂的张艺谋,他的《千里走单骑》不也证明了他还有实力,他还没倒下。那些不算成功的商业片也只是他的尝试。只要是尝试,只要是创造,只要是认真的,诚恳的完成作品,我们就将给予鼓励和信任,并以此为傲。
宽容些吧,中国网民。
在看电影之前,我已经收到了无数多的评论和恶搞的信息,甚至看了一部由影片镜头剪切而成的“法治在线”。可是庆幸的是这些信息并没有影响到我,我还算冷静的看完了这部影片,并且得到了一些或褒或贬的结论。
总的说来,这部片子可与张艺谋的《英雄》、《十面埋伏》归于一类,根据他们巨大的投资、华丽的包装、简单粗陋的剧情,可把这一类片子叫做“初商业片”。政府早就宣称文化舞台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可是,谁都知道,中国大陆的类型片正开始他的第一步。《英雄》、《十面埋伏》、《无极》等等纵然集众多缺点于一身,纵然显得稚嫩粗鄙,可是,它们毕竟是中国大陆第一批大投入、大制作,汇集众多国际巨星,采用各种产业化的推广方式进行宣传和炒作的影片。这些努力的尝试,我们为什么不给予一些宽容和鼓励,而是极尽挖苦和羞辱的本事,穷尽词汇和创造力来对其进行攻击,《无极》故事简单,线索单一,并不难让我懂,我迷惑的是,向来以宽容、深厚、博大自称的中国文化和中国人,什么时候变成这样了呢?
故事讲述了公爵无欢、大将军光明、奴隶昆仑与女子倾城的爱情,并因此而产生的争斗、利用、欺骗、背叛,还有鬼狼这位外表阴冷丑陋的雪国人,他为了生存而选择了成为奴隶,但是最后终于明白了有时候尊严更大于生存,于是做出了给同是雪国人的昆明穿上鲜花盔甲,而让自己化为无形的选择。陈凯歌以一种简洁概念化的方式诠释了各个人物,以华丽而符号化的布景完成各个段落的叙述。他抛弃了《霸王别姬》里面的复杂和宏大,他以为这样简陋会取悦那些不大使用大脑的观众。可是他却忘记了他还将面对网络上那些自以为是、以挖苦别人取乐的中国网民。
《无极》的缺陷显而易见,故事的简陋、人物的单薄、“满神”这个人物出来宣告宿命的讨巧。可是,网上的辱骂已经远远超越了这些方面,他们挖苦陈凯歌的个人水平,挖苦里面演员的口语,挖苦剧情的任何一点可以当作笑料的地方。在科技方面,我们总是眼睁睁的看着外国人象雪国人一样跑过去,把我们远远的抛在脑后,而在羞辱和批判方面,中国人却总是显露出无比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他们抓住每一个细节对《无极》进行批判。《无极》作为中国大陆商业片的第一批产品,它只是孩子的一次涂鸦,即使你看完了世界上所有绘画大师的作品,难道你就有理由取笑它?《无极》是有缺陷,可是,我们才刚刚开始,即使你已经是个博览群书、看完天下好片的达人,难道你就应该对本土同胞的第一次行走表示出巨大的不屑?丑陋的鬼狼尚且知道保护自己的同族,你们就不知道对这颗正在成长的幼苗施与哪怕一点点养分?在以后的文化史上,这一个时期也许会成为中国电影文化的启蒙期,而你,那个抓住每一个细节进行取笑,对导演、演员及其他人员进行挖苦羞辱,躲在电脑屏幕后面享受快感的人,你难道愿意成为阻碍中国电影发展其中的一个吗?
陈凯歌是浮躁了些,他抛弃了他的厚重和安稳,终于不可免俗的投入到了商业,可是,那些指责他的人,在辱骂着陈凯歌媚俗却又故作高雅的时候,你难道不是也蝇营狗苟的生活着么?不也是在追逐名利的奔跑中生存着么?不也是被这个社会的商业大潮冲击得东倒西歪么?你有什么资本去要求别人无视世俗成为时代的卡夫卡?很多人批判《无极》的原因,还不是心疼那几个票钱,你既然要求陈凯歌继续做他的高雅人士,那么你为什么又舍不得投入这点钱,为中国的文化事业做出贡献呢?
其实文化发展和社会发展一样,都有它自己的规律和轨迹,中国正经历着社会的转型和经济的发展,文化发展必须以经济作为基础。我已经隐约感到八十年代出生的一辈人由于物质生活的保障和经济背景的提高,这一代人的思想及人生观已经出现了多姿多彩的局面。自由的思想和开放的思维都需要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中国经济刚刚从饥饿中走出来,中国文化事业刚刚从文革的阴影中挣脱出来。虽然有厚重的传统文化,可是在物质的匮乏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很多艺术形式正在探索中起步,文学、电影、音乐,这各个方面都显得稚嫩,很多时候只能通过模仿才能取得一点经验和成绩。很多导演都同陈凯歌一样在经历着内心的挣扎。而值得欣慰的是,虽然在挣扎,他们依然坚持着自己的信念,努力地为自己效忠的电影事业做着实事。对于这些显得稚嫩、浮躁、矛盾却依然做着实事的人,我们为什么不多些宽容?为什么不能鼓励他们,诚恳地多给一些建议和意见,同时让他们平静一些,更沉稳一些,方可获得更大的成就。
努力,陈凯歌。纵然《无极》是简陋的,是稚嫩的,可它是你的尝试,我依然相信你的实力。就像万众辱骂的张艺谋,他的《千里走单骑》不也证明了他还有实力,他还没倒下。那些不算成功的商业片也只是他的尝试。只要是尝试,只要是创造,只要是认真的,诚恳的完成作品,我们就将给予鼓励和信任,并以此为傲。
宽容些吧,中国网民。
这篇影评有剧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