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呼喊与细语》

虽然《呼喊与细语》常在探讨“性”的话题中提及,但也许看作广义地对人性的探讨更为合适。或者这里主要从“艾格尼斯之死”的角度来看。
对于细节的刻划,每一幕都显得言简意赅。情节也很简单,姐姐艾格尼斯要死了,两个妹妹卡琳与玛丽娅来看她,加上女仆安娜,四个女人。
艾格尼斯开头被认为已经死亡,被穿戴整齐收拾好了后事。两个妹妹在她的卧房外因为多年的性格不合恩怨交织而情绪激烈。只有安娜注意到了若有若无的哭泣声,发现艾格尼斯尚未断气,又悠悠醒转。大家彼此的亲情实在禁不住她这样的折腾,卡琳不耐烦地摔门而去。玛丽娅强忍着厌烦与恐惧,想要维持最后的一点表面上的礼貌与亲情。但是艾格尼斯抱住她时,妹妹怕这个已经半截入了坟墓的女人,尖叫着硬扯开姐姐的勾上自己脖子的手,逃开了。
最后,艾格尼斯死在女仆的怀中,头紧紧靠着女仆的胸部。半裸的安娜,并没有平时的臃肿的身形,只在白色织物的半掩半盖中,丰腴如圣母的形像——怀抱着需要她爱的人。
导演在后来的回忆中,一再流露他童年时对父母之爱的渴求和得不到这种爱的怨恨,但在最后一部电影《芬妮与亚历山大》中却被认为是终于达成了与父母的和解。可能,在《呼喊与细语》中,表达了对于母爱的看重,也是临终时的唯一的寄托。连血亲姐妹的亲情都在死亡面前显得冷漠,但是还是寻求母爱的慰藉。
艾格尼斯死后,姐妹俩与她们的丈夫商议如何打发安娜。玛丽亚提议给安娜一小部分钱,事实上,卡琳原也是这样打算的——虽然她看上去十分冷漠。但是卡琳的丈夫不同意给钱,说给安娜一样艾格尼斯用过的东西即可,他说安娜还年轻,可以自己再找人做事。叫来安娜,让她挑一样东西。她明白了对方的意图,表示什么东西也不要。都是聪明人,有洞察力的知识分子的自私冷漠说出的话简直可比冰魄神弹“她选择做一个善良的人。”卡琳的丈夫说。说得如此轻巧,足以消解一切的激动与感动。自负自私到了极点,不相信世间有温暖的东西,所以,卡琳的性格,宁可自残,也不愿意与他上床,虽也是因为卡琳性格的原因,但也因为这个男人寒力修为已经到了可以传染的境界。他的自负与洞察力增强他寒气袭人的功力,也许使无数试图融化的努力成为徒劳。
片子的大部分都是表现死亡,痛苦。最妙的是,导演笔锋一转——说笔锋一转也真没错,因为剧本原著就是导演本人,作家电影——最后,安娜翻开艾格尼斯的日记。三月,两个妹妹来看她,与安娜到草地踏青。三姐妹白衣胜雪,真是如花美眷,笑语嫣然。从片子开始一直处于临终状态的艾格尼斯,那时在阳光下的秋千上,愉悦满足的微笑。一个头发凌乱神色憔悴表情扭曲嘶喊终夜的老妇人,在片子的最后,让你看到她曾有如此恬美的笑容,让人惊心动魄。
所以这位瑞典导演被称为“灵魂的电影导师”。而这部片子,获得1972年最佳外语片。
(本文曾参考绿妖等人影评)
对于细节的刻划,每一幕都显得言简意赅。情节也很简单,姐姐艾格尼斯要死了,两个妹妹卡琳与玛丽娅来看她,加上女仆安娜,四个女人。
艾格尼斯开头被认为已经死亡,被穿戴整齐收拾好了后事。两个妹妹在她的卧房外因为多年的性格不合恩怨交织而情绪激烈。只有安娜注意到了若有若无的哭泣声,发现艾格尼斯尚未断气,又悠悠醒转。大家彼此的亲情实在禁不住她这样的折腾,卡琳不耐烦地摔门而去。玛丽娅强忍着厌烦与恐惧,想要维持最后的一点表面上的礼貌与亲情。但是艾格尼斯抱住她时,妹妹怕这个已经半截入了坟墓的女人,尖叫着硬扯开姐姐的勾上自己脖子的手,逃开了。
最后,艾格尼斯死在女仆的怀中,头紧紧靠着女仆的胸部。半裸的安娜,并没有平时的臃肿的身形,只在白色织物的半掩半盖中,丰腴如圣母的形像——怀抱着需要她爱的人。
导演在后来的回忆中,一再流露他童年时对父母之爱的渴求和得不到这种爱的怨恨,但在最后一部电影《芬妮与亚历山大》中却被认为是终于达成了与父母的和解。可能,在《呼喊与细语》中,表达了对于母爱的看重,也是临终时的唯一的寄托。连血亲姐妹的亲情都在死亡面前显得冷漠,但是还是寻求母爱的慰藉。
艾格尼斯死后,姐妹俩与她们的丈夫商议如何打发安娜。玛丽亚提议给安娜一小部分钱,事实上,卡琳原也是这样打算的——虽然她看上去十分冷漠。但是卡琳的丈夫不同意给钱,说给安娜一样艾格尼斯用过的东西即可,他说安娜还年轻,可以自己再找人做事。叫来安娜,让她挑一样东西。她明白了对方的意图,表示什么东西也不要。都是聪明人,有洞察力的知识分子的自私冷漠说出的话简直可比冰魄神弹“她选择做一个善良的人。”卡琳的丈夫说。说得如此轻巧,足以消解一切的激动与感动。自负自私到了极点,不相信世间有温暖的东西,所以,卡琳的性格,宁可自残,也不愿意与他上床,虽也是因为卡琳性格的原因,但也因为这个男人寒力修为已经到了可以传染的境界。他的自负与洞察力增强他寒气袭人的功力,也许使无数试图融化的努力成为徒劳。
片子的大部分都是表现死亡,痛苦。最妙的是,导演笔锋一转——说笔锋一转也真没错,因为剧本原著就是导演本人,作家电影——最后,安娜翻开艾格尼斯的日记。三月,两个妹妹来看她,与安娜到草地踏青。三姐妹白衣胜雪,真是如花美眷,笑语嫣然。从片子开始一直处于临终状态的艾格尼斯,那时在阳光下的秋千上,愉悦满足的微笑。一个头发凌乱神色憔悴表情扭曲嘶喊终夜的老妇人,在片子的最后,让你看到她曾有如此恬美的笑容,让人惊心动魄。
所以这位瑞典导演被称为“灵魂的电影导师”。而这部片子,获得1972年最佳外语片。
(本文曾参考绿妖等人影评)
这篇影评有剧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