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谈》——中世纪短篇情色集


在新华书店还繁荣活跃在城市的重要一角时,我童年时的许多书都是在那买的,其中就包括这本连封面上都画着令人面红耳赤的春宫图故事集。所以说人的思想真的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变得猥琐,小时候只觉得这本书里故事真多,封面上看起来是浮雕般的绘画风格很有逼格,而长大后回想起来却惊觉对于那时的自己分明是本小黄书。男男女女为了性爱和金钱而互相欺骗,而真挚的感情总是迅猛的难以置信。其中玛格丽特割下了心爱男人的头颅养藏在花盆里的故事最为令我心动,在不知寂寞为何物的年纪,我先读懂了爱情的凄婉和纯粹。



在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的“生命三部曲”中,构图工整摄影似油画布景华丽出场人物繁多。《坎特伯雷故事集》的结构严谨好过于《十日谈》,但《坎特伯雷故事集》对性爱的讥讽和玩弄性质让它不如《一千零一夜》里对真情实感的歌颂。三个故事都从嘈杂的集市开始,鼎沸的人声是世间唯一无需翻译便能听懂的语言,买卖大概是人类天性中唯一特别于其他生物的行为,而由此催生的欺诈、虚荣、伤害、杀戮构成了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环节。从老百姓的日常起居到宗教传播,从一个不经意的回眸到国家几度变更,生活可以荒诞不经笑料百出,也可以严肃正经默默反抗,一切看起来不正常的才是世界本身。用恶趣味对比世间的毒辣伪善,就好像真小人和伪君子的斗争。

影片并未采用原作中男女讲故事的方式展开,而是直接拼接了数个不相干的小故事,难免有时让人感觉无头无尾哭笑不得。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不分贵贱好坏的,不论新奇的骗钱方式还是匪夷所思的骗奸伎俩都格外生动有趣,对鬼神的笃信也让数千年的生活蒙上了奇妙又哀伤的氛围。教堂墙上未完的壁画让那片空白在神学氛围中有了理性和烟火气息,任何故事都好像没有结局,任何故事都可以有任意一个结局。

电影翻拍了花盆养藏情人头颅的故事,可喜的是杀死妹妹情人的兄弟没有再偷走这个花盆。看书的时候常常会想象那个可怜的王后日日泣血寻找自己花盆的模样,有幸在电影中,他为为她低到尘埃里,开出一束花。

未成年男女偷情的故事告诉我们数年前来各地多数父母对于有钱女婿往往会持宽容态度,奇怪的是成年女人总是抱怨自己并未从婚姻中获得满足感和幸福感,然而当自己的女儿面临出嫁的难题时她们却只能将问题归结于贫穷。



故事的结尾是神性的,与《坎特伯雷故事集》恰然相反,《十日谈》的结局让上帝圣母等一众天使面无表情的注视着来访的新人,一派肃穆气氛;而《坎特伯雷故事集》用地狱嘲弄了不尊神的伪神父,让恶魔的菊花喷射出无数的布道者,好个恶趣味横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