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王的影评 (187)

木卫二 2006-04-01 01:10:04

想说的太多……

时下的“第五代”似乎成为一个几近破败的代名词,因为当陈凯歌逐渐消失了他身上的特质、当张艺谋不遗余力地转型突破后,伴随着第五代的电影现象已经慢慢地在中国的土地上退去。时光拽回到上世纪80年代,在说《孩子王》之前,有必要扯一些别的故事,才能解释《孩子王》身上带有...  (展开)
Karl 2014-04-30 10:56:08

与陈凯歌谈《孩子王》——李翰祥《我看〈孩子王〉》节选

看了两遍《孩子王》之后,很冲动,有很多问题在心里打转,马上和他联络。凯歌万万也没想到我会打电话给他,说真格的,我跟他不过在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典礼的大会上见过一次面而已,只记得他高高的个子,留了一脸大胡子,和颜学恕站在一起,不声不响不大说话,反而他爸爸陈怀结...  (展开)
FeiY 2019-09-26 00:49:05

孩子王:在潮湿氤氲的感动与无以喘息的沉重之间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70-80年代的伤痕文学,字里行间夹杂着压抑的隐痛,在《孩子王》的文本中,开头是这样的“一九七六年,我在生产队已经干了七年。砍坝,烧荒,挖穴,挑苗,锄带,翻地,种谷,喂猪,脱坯,割草,都已会做,只是身体弱,样样不能做到人先。自己心下却还坦然,觉得毕竟是自食其力。...  (展开)
Karl 2020-09-11 11:22:51

我看《孩子王》——李翰祥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影评的三种立场 看电影《孩子王》之前,老早看过阿城的《棋王》《树王》《孩子王》,有一天小胡(金铨)由美国飞台北转来香港,看见我就忙着推荐阿城的这本小说,说:“翰祥,你一定要看,好,写得真好,锥子剃头——另一个传手。”所以,我马上去买了一本,连夜读完,的确小胡...  (展开)
假面骑士 2017-07-07 15:40:20

孩子王

影片中男主人公的形象挺有意思,他的发型咋一看真像个搞摇滚的,头上一丝丝怒发冲冠,若是配上一把电吉他,拿上个麦克风,那是个不折不扣的朋克头。可这其实是中国早年不修边幅的知青常有的邋遢形象。导演这个无意间的造型激发了我的疑虑,莫非陈导想通过这个头说明点什么?男...  (展开)
黄小邪 2011-06-02 09:05:50

孩子王

再看陈凯歌《孩子王》(1987),仍觉不同凡响。视听空间丰富。大部分为固定镜头(常有画外空间的暗示),偶有水平(长摇)和垂直运动(升降),无纵深运动(跟拍推拉等)。学校场景中令后景成为画面中心,且画面顶端不留空间,有压抑感(合主题)。音乐与音效混杂的节奏感,令...  (展开)
糊涂羊倌 2006-07-17 16:43:50

你们也看看凯歌人家俊的时候

虽然《无极》里没有任何风韵犹存的迹象,但不可否认陈凯歌当年还是挺俊的。 又看了一遍《孩子王》,这才是陈凯歌。真是杰作,知青陈凯歌和知青阿城比肩立在云南的山野间。小说绝好,电影改编也是绝佳,天作之合。陈凯歌把一部中篇裁剪得恰到好处,结尾处理得甚至比小说高明。 ...  (展开)
关于一个番茄 2016-08-06 01:53:59

浅评《孩子王》有力的镜头语言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陈凯歌的电影《孩子王》讲述的是下乡知青老杆在山村教学与学生之间从被轻视到信任的一个“孩子王”的故事。老杆在教学中发现学生不仅没有课本,而且初三的孩子却不认识小学的字,于是他开始不按课本上课,慢慢寻找合适的教学方式,但是这种“荒唐”的举动引起了上级的不...  (展开)
葡萄 2020-08-21 05:33:11

《他叫陈凯歌》——谢园

谢园 (原载于1993年第一期《当代电影》) 1988年5月19日,法国南部名城戛纳的一间公寓式客房里,我、电影局外事处小蔡、吴天明正在闲聊。凯歌破门而入,睁大一对散着神儿的眼说:“好,大奖不知下落,小的已经有一个了。”我们互相看看,小蔡贴墙站起来。凯歌不坐,仍立在厅的...  (展开)
葡萄啊呀 2019-10-22 20:11:49

这部32年前的电影,教会我如何教育孩子……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为什么不按课本教? --没有用。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陈丹青在美国收到阿城写在破练习本上的小说原稿,直呼刺激。 “写我们这类家伙流浪,夜里在火车站的事……我从未想象一个我认识的家伙,一个同代人,也写小说,而且写的就是咱们……” 阿城的《孩子王》就是那代知青的故事...  (展开)
安托万 2012-12-19 22:14:56

看片笔记——《孩子王》

陈凯歌先锋姿态十足,那会儿估计天天跟搞文学的搞诗歌的玩在一起。电影对历史/传统的批判不是通过现实主义风格的镜头语言所承载的现实内容实现的,而更多的是依赖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来展现。学校封闭地坐落于小土坡之上,而这土坡还被更远处的层层大山包围着;连接学校与大队的...  (展开)
Vert 2016-04-03 13:24:53

山有雾,而我们终将看到山 ——《孩子王》影评

事件的自我评判 我出生于90年代,父亲来自贵州黔东南清水江边一个侗寨,也是文革后高考制度恢复得以参加考试进入大学的前两批。小时候对于文革,仅仅是从外婆、外公嘴里的述说来定位的,那时候不懂表达心情,但是自打晓得了这个事,在长大逐渐完整了解到整个情况的时间里,内...  (展开)
MARUKO 2021-01-04 01:21:48

逆毛立

要不是经过这场无产阶级大革命,谁也无法想象,一个只读了高一,从山沟沟里爬下来的知青老杆,今天,要走上中学的讲台了,这真是史无前例的事情啊! 说到老杆,人如其名,瘦的只剩下一根骨头杆,衣服不干不净,头发不弯不塌,人鬼不明。要不说是史无前例呢,这样一个人,不声不...  (展开)
Kinyuan 2020-11-12 16:02:20

历史话语的悲剧循环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在《孩子王》中,陈凯歌将直面这悖论与窘境。他终于以一个经历了漫长的精神流浪、孤独的理性沉思者的自觉讲述了他(他们)自己的故事。这是一个关于红土地的故事,一个知青的故事。在这部影片中第五代“赤膊登场”。这是“第五代的人的证明”[1](郑洞天)。然而,即使在《孩子...  (展开)
宋不吃 2018-09-12 10:33:00

孩子王的失败与哀愁。

最近连续看了一些WG电影,包括《芙蓉镇》、《活着》、《蓝风筝》、《天路》以及《孩子王》。其中蓝和孩子王曾经看过,我在豆瓣标记着于2013年观于电影资料馆。人生中有一段时间是傍晚饿着肚子奔向电影资料馆,像是赴约那样的庄重,电影毕后坐47路回学校。(貌似现在47路已经被...  (展开)
小二白烤羊肉踹 2007-10-23 19:36:30

老杆的孩子王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孩子王》诞生于寻根文学语境。 老师在介绍影片时含蓄的说,它在嘎纳获了个“大”奖,事实上的确获了金奖,玩笑似的金闹钟奖——代表最冗长,最乏味的影片。 一个个带有明显陈凯歌式的电影符号,一个个晦涩的长镜头,老杆那明显带有寓意的头发,一切都让我相信这的确是那部让...  (展开)
法罗岛电影节 2019-10-04 20:24:12

FIFF7 | DAY7《孩子王》拨开迷雾,识字之路上到处都是曙光

第7届#法罗岛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第7个放映日为大家带来《孩子王》,下面为大家带来前线下放教师的淳朴有力的评价了! 夕颜: 陈凯歌真正意义的高峰。 曲有误: 喜欢这部的摄影,雾来雾去。 晓风与你残月: 陈凯歌电影里最擅长的还是摄影,从始至终都是如此。 米米: 很好的片子...  (展开)
沙漠孤客 2021-07-18 21:10:15

知识真的能改变命运吗?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如果没有接触阿城的《孩子王》,也没有听过老人们谈论的过去的历史,看陈凯歌导演的《孩子王》是一件很令人困惑的事情。它不是一个在电视机上播放的感动中国的故事,也不是一部满怀师生情的电影。如果能静下心来品味,有太多不可言说的细节让人唏嘘。 阿城的原著《孩子王》比起...  (展开)
限制为7个汉字 2008-12-21 01:33:48

我就不标题

连着看了两遍,一遍是因为顾长卫的摄影,那层空旷寂寥苍茫,绝对受到了苏联大哥的影响,一遍是因为片中许多颇为让人费解的喻体,比如片尾那些形态各异神秘古怪的树,比如老梗冲它吐痰的那面镜子,再比如那个瞎编乱造的字,还有那个循环不断的和尚讲故事的故事。拍这个片子的时...  (展开)
话不糙理糙 2006-05-11 10:42:46

被低估了的陈凯歌作品

今年因为《无极》和“馒头事件”,陈导臭了街。昨天复习他1987年的《孩子王》,不由想问:都是一个人,差别怎恁大呢?          《孩子王》没得到什么大奖,不像同时期张艺谋的辉煌,这熊那熊的。但是我被深深打动,而且想想看,1987年啊,20年前的东西!      ...  (展开)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后页> (共187条)

订阅孩子王的影评